隋唐:唐太宗強迫官吏借貸
在經過短暫的魏晋南北朝的混亂之後,我們來到第二次大一統的時代——隋唐。
唐朝時期,民間借貸借錢行為流行,根據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大佬陶希聖的研究,當時的放款供給者主要有五種,一是政府,二是貴族、官吏,三是富商大賈,四是蕃人,五是寺院及僧人。富商大賈放貸很好理解,跟前代沒什麼不同,貴族、官吏放貸也很好理解,畢竟人家都是有錢人,蕃人放貸也很好理解,畢竟唐朝時期國際貿易興盛,有外商參與放貸再正常不過。但是政府和寺院參與放貸是怎麼回事?
這要歸功於我們的天可汗唐太宗。
從隋朝末年李淵起兵,至貞觀時期的對外戰爭,戰爭持續了三十多年,大唐王朝開支戰爭經費無數,財稅枯竭,入不敷出。貞觀十五年,唐太宗想到了一個生財之道,那就是強迫各級官吏們向中央政府借錢。按照規定,每個衙門裏任命九名工作人員作為自然人借錢主體,官方職稱叫作“捉錢令史”。每個“捉錢令史”要從朝廷借取五萬文錢,每年向朝廷繳納利息四萬八千文錢,年利率為百分之九十六。
為了鼓勵捉錢令史”積極還款付息,唐太宗將他們納入吏部候補,繳滿一年的利息,就可以任命實缺官職。誰不想升職加薪呢?“捉錢令史”們開始爭先恐後的借貸。就這樣,唐太宗的借貸業務,也就做得風生水起,就差申請A股上市了。
唐太宗將賺取的利息,一方面用作政府開支,一方面用作給百官發放薪水,真可謂一舉兩得。
官吏們從朝廷借來的錢,叫做”公廨錢“,他們可以利用”公廨錢“來進行商業活動,其中最盛行的活動便是放貸。由於“捉錢令史”們打著朝廷的旂號下海經商,與百姓交易,甚至強迫人民貸款,這就使得社會風氣急劇惡化。而且這種放貸的風氣還影響到西北邊境的正倉、軍倉和平倉,官員們將倉糧私自貸出,利息為30%。這種行為不但傷風敗俗,而且嚴重的危害到國家安全。
名臣褚遂良坐不住了,上書皇帝,反對關於“捉錢令史”的設定。認為這些逐利之徒,個個都給官職,利用職權盤剝百姓,此後如何得了。唐太宗是個講理的人,“乃罷捉錢令史,詔給百官俸。”
早在南北朝時期,寺院就已經開始經營典當業務。到了唐朝,佛教更加興盛,寺院不但佔有大量土地,還享有種種經濟特權。有錢的寺院當然要參與借貸,而且做得有聲有色,伯希和的敦煌寫本記錄了敦煌淨土寺僧侶的年度結帳報告,寺院的三分之一收入來自於高利貸。
而且寺院還利用佛祖來恫嚇借貸人,如不償還,將下地獄,永世不得超生,以此來獲得更高額的利息。
寺院的這種做法引起了民間的極度反感,詩人陸遊曾經抨擊道,“今僧寺輒作庫質錢取利,謂之‘長生庫’,至為鄙惡”,主張政府“設法嚴絕之”。
不過,唐朝政府對於民間的債權與債務關係都予以法律保障,寺院也不例外。政府只是限制借貸中的複利計算,即所謂的”利滾利“。並且限制利率,開元十六年規定,”天下負舉,祗宜四分收利,官本五分取利“,有效遏制了高利貸。
04宋朝:王安石弄巧成拙
宋代是中國商品經濟最發達的時代,自然,民間借貸也就更加發達。借貸的機构多了,出於市場競爭的需要,利率也自然會降低。北宋陳舜俞在向皇帝的奏疏中說到:“伏見民間出舉財物,其以信好相結之人,月所取息不過一分半至二分,其間亦有乘人危急以邀一時之幸,雖取息至重,然猶不過一倍。”這樣的借貸,利率一般在18%-24%之間,在當時已經屬於低息貸款了。
不但老百姓要借貸,連京城裏的官員也要借貸。這些高級官員借貸,一是用於賄賂,當時很多禁軍將領都要通過貸款,”以賂中尉,動逾數萬“。林沖要是早有這個覺悟,又何至於一身本事,卻始終只是個小小的教頭。二是中央政府給予外放的官員旅費不足,致使很多官員只得先借高利貸,承諾到任後一定想方設法還債。這些官員到任後,通常會想盡辦法,榨取民脂民膏,還給借貸結構。
不過,這些借貸機构的利息都很高,在有的鄉村地區,年利率甚至高達240%。令人瞠目結舌。而宋朝政府也對此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自然使得官場也隨之腐敗。
宋神宗時期,王安石主持變法。他的財政思想傾向於統制經濟,而統制經濟决不以財政政策為滿足,而要直接參與經濟事務,於是,必然要有龐大的公營事業。王安石的公營事業有兩個體系,一是貿易,二是金融。在金融方面,主要包括市易法與青苗法。
▲王安石與宋神宗
市易法原指政府收購滯銷貨物,以解若干商賈之急,並可平抑物價。但是在實際操作層面,政府卻經營抵押貸款業務,《宋史·食貨志》記載,“中書奏在京置市易務官,凡貨之可市及滯於民而不售者,平其價市之,願以易官物者聽。若欲市於官,則度其抵而貸之。錢責期使償,半歲輸息十一,及歲倍之······賜內庫錢百萬緡、京東路錢八十七萬緡為本。”
青苗法類似於今天的農業貸款,是用常平倉錢谷作為可貸資金,春節貸給農民,秋季時歸還。至於利息,蘇轍說是半年二分,韓琦說是全年四分,都高於市場的年利率20%。本來嘛,你利率高,咱不借就是了。可是王安石給各級地方政府下了借貸的績效考核名額,這就使得地方官們只得去強迫農民和地主們貸款,造成很多人破產,民怨沸騰。
王安石被朝野斥責為興利之臣,最終被迫下野。
說到這個借貸,怎麼能漏了我們的寺廟呢?陸遊說:“今僧寺輒作庫,質錢取利,謂之長生庫。”這長生庫,便是寺院設立的放貸機构。例如宋仁宗時期,福嚴禪院為了擴大規模,“借貸市珍貨,泛海易香藥,往返數十年,寇難凡七遭,秋毫無所損,遂足樓所費。”福嚴禪院沒有採用民間募化的形式,而是以借貸的管道獲得資金,然後出海到外國販運香藥,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歷險七次,而最終籌得了足够的資金擴建寺域。
這種情況在兩宋都很普遍,有的富商大賈甚至專門將錢存到給寺院的長生庫,借助寺院來投資理財。這時的寺院,與其說是佛門清淨之所,還不如說是一個P2P的平臺。當然,人家的安全性有保障,畢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因為篇幅限制,關於寺院放貸的話題,就暫時先放一放。
更多台北借錢、新北借錢、高雄借錢指南等著您,歡迎來我們5880借錢網瀏覽,5880借貸網是您借貸、借錢、支票借款的好選擇!
下一頁:古代官方成立借錢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