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生活的小社區、小鄉鎮能認識一名銀行的信貸員或者其它工作人員,在親戚、朋友鄰居的眼中可是一條頂級的人脈關係,因為這就意味著你有“銀行關係”,至少比其它人更有機會獲得銀行的貸款金融服務,普通人辦理金融借貸業務更是難上加難。
現如今,台北一名購買賓士的女子因不在汽車總代理辦理汽車分期貸款在機頂蓋上哭訴維權,普通人更是被各種借貸的廣告刷的眼花繚亂。我們的生活到底是因金融而改變,還是金融正改變我們的生活。
貸款買車比全款買車更便宜、去各大金融機構辦理貸款還有紅包,這些扭曲到變形的金融借貸服務似乎現在已經變成了稀鬆平常的事。金融公司因銅臭味滿滿的借貸廣告被網友謾駡從而發聲道歉,但這絕對不是這些年第一支低俗的借貸廣告視頻,開展金融業務的網路公司幾乎都在用這種所謂的“土味”借錢影片博得年輕人的青睞。
一家協力廠商統計機構前段時間統計得知,在國內排名前100名的APP中,已經開展或者正在試圖開展金融借貸業務的APP占比超過了70%,在網路上,如果有了足夠的用戶量而沒有金融借貸業務,那麼會被看成是沒有前途的創業,金融為什麼成了整個網路最大的創新,用戶拒絕借錢為什麼比借錢要更難。
消費貸成了割韭菜利潤最大化的管道,消費端的大量商品,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分期的,沒有什麼事不可以貸款的,訂外送可以用信用卡,信用卡幾乎可以滿足生活中所有的消費場景。大肆普及消費貸最大的原因是巨大的利益的驅使。遍佈於各大網路平臺的消費貸產品其實就是類似於傳統銀行的信用卡業務。
我們試著想想,最近十年以來,我們熟知的信用卡產品,銀行又是如何賣力推廣的。辦理信用卡,不僅可以獲得銀行的消費回饋,而且定期還會有各種優惠活動,精明銀行的是在給用戶免費的麵包嗎?顯然不是,在股份制銀行的收益結構中,信用卡業務的各種收益基本上可以占據銀行四分之一的利潤,現在以無卡分期為代表的借貸產品正是在搶食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據一個網路金融行業的從業者告知,大多數開展借貸金融業務的網路創業公司基本上構成了創業公司全部的利潤。網路只是概念的襯托,金融借貸才是最為覈心的業務。
當最為普通的消費者都無法拒絕借款時,意味著資本徹底將套利的工具長期性的框在在每一個用戶的身上了。資本借錢給用戶的目的是為了長期性、永續、更徹底的收割用戶,金融就是收割的代名詞,普通群眾只不過沒有算帳罷了。
以如今大多數非銀金融機構日息3元、日息5元的宣傳口號簡單計算來看,都已經遠超18%年化。雖然稱不上高利貸,但當用戶超過自己實際能力進行超前消費時,資本所賺取的利潤不知時18%的多少倍。
在一串串複雜的金融計算邏輯下,並非每一個用戶都願意去分析自己需要付出的利息成本,更多的人是在以消費的名義誠實了接受了資本所謂的金融支持。對於資本來說,只要有一個新的用戶進來,意味的自己的利息收入又會新增。資本怎麼不會去邀請你貸款呢。
借貸的槓桿本質是服務於消費實體,但如今消費實體卻被金融綁架,大量的消費者並不是實際需要一個商品而選擇金融槓桿服務,反而是因為商品附帶著免費的金融服務,消費者為了享受免費的金融服務選擇了這個並不是絕對需要的商品。但問題是,在收入與支出對等下這項服務是免費的,支出大於收入後,資本的套利就開始產生了。
更多台北借錢、新北借錢、高雄借錢指南等著您,歡迎來我們5880借錢網瀏覽,5880借貸網是您借貸、借錢、支票借款的好選擇!
下一頁:古人教你怎麼借錢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