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傑出政論家鄒韜奮先生曾說:“借錢往往成為真正情誼的障礙物。”
深以為然。
任何一段關係,過分染上“錢”字交情,而沒有把控好分寸,大多慘劇收尾,輕則感情淡漠,重則反目成仇。
前段時間,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影片。
一個女孩跪地痛哭,死死抓住閨蜜的手,極其卑微地哀求道:
“我借給你60萬,你哪怕還我50萬也好,我求求你,還我錢好不好。”
顯然,這是一個由“借錢”引發的悲劇。
因為沒有借條等字據,借款少要10萬,加上跪地苦求依舊沒能讓閨蜜良心發現。
情同手足的閨蜜,隨著這筆理不清的債一刀兩斷。
借錢見人品,更見人心。
俗話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老祖宗也在告誡我們,欠別人的東西,歸還,是天地道義,更是為人根本。
借錢,其實也是在借信用!
錢,說白了是私有財產,願意把它借出去的人,一定打心裡把對方當朋友。
任何人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看似借的是錢,實則是借彼此的交情,更是借自己在對方心裡的信用。
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講過這樣一句話: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明清時期,京城出現很多當鋪,當鋪的常客多半家境普通。一旦他們家中有事,便拿東西去當鋪換錢應急。
久而久之,當鋪開始對名聲好、有信用的人實施“信當”。
這些擁有良好信用的人,並不用拿出等價的物品就可以換取所需的金額,甚至僅僅依靠個人信用不做任何抵押就能借個千兒八百。
原因無外乎這些人在當鋪老闆心中有極高的信用。
歸根結底,借錢,就是借信用。
人與銀行之間有徵信系統,人與人之間同樣存在隱性徵信。
借別人的東西,好似你消費了信用卡,如期還款,信用便是良好;逾期不還,信用則會損耗。
當你的信用損耗到一定的值,對方不僅對你失望、厭惡,更會把你永久性拉進心底的黑名單。
正如詩人莎士比亞所說:“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
錢,最好不去借,實在需要,不念人情也好,不付利息也罷,自己的信用總歸要記得補全。
還錢,也是在還品行
幾年前,發生過這樣一場慘案。
徐某因為買房,向好朋友艾某借了30萬。
原本想等朋友手頭寬裕後再向其索要的艾某,因公司拓展業務急需資金,便向對方提出還款的需求。
結果朋友屢次推託,直至艾某親自堵在他新家門口,看到他價值200多萬的豪宅和高檔的裝修,不相信他拿不出這筆錢。
衝突就此激化,艾某忍無可忍,抽刀揮向了他們一家三口。
毫無疑問,揮刀傷人一定會受到法律制裁,可假如當初按時還錢,悲劇一定不會發生。
網上時常流傳一句話:“什麼最難?借錢最難。”
為什麼?因為錢是解决生計的硬通貨,永遠不會有人嫌錢多。一定意義上,肯借錢幫對方渡過難關,便是他的貴人。
遇到貴人,不珍惜,不感恩,編造各種理由拖欠,甚至賴帳,這不僅是債務問題,更是個人品行的缺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深表認同。自古至今,個人品行始終是判斷一個人好壞的重要標準。
漢朝時期有個人叫閻敞,受人所托寄存在自己家一百三十萬。結果錢還未取,財主和家人便相繼離世,只剩一個九歲的孫子存活於世。
孩童長大後,便去閻敞府上拜訪:“祖父告訴我寄存在你家三十萬,我現在來取。”
面對一百萬的鉅款誘惑,閻敞依舊如實說道:“你的祖父記錯了,他寄存在我這裡一百三十萬。”
兩則故事,相較之下,高下立判。後者雖然失去了眼前利益,名聲卻流芳百世。
《增廣賢文》有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錢,於己重要,於人同樣重要,切莫因一時貪念而自損品行。
拖欠債務,是自己最大的虧損
“如果您失去了金錢,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
歌德這句話可謂一語中的。
借來的錢,拖欠不還看似占了便宜,長此以往虧損的實是自己。
它不僅讓人養成愛借他人錢財的陋習,還會讓人失去獨立解決困難的能力,更甚至因此臭名昭著。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
趙老三早年向朋友借了一筆錢做生意,說好兩年後如數奉還。期限將至,恰逢朋友突發疾病急需用錢,便去府上向他索要欠款。
這時的他生意興隆,日子舒坦,卻並無還債打算,便吩咐下人編造理由將朋友打發。如此一拖再拖,直至拖到朋友離世。
朋友離世後,他心裡暗自竊喜,以為人死賬清,自己依舊逍遙自在。
誰曾想,生意上的供應商得知此事,覺得他不守信用、品行不端,便停止了與他合作,並告知了其它同行,紛紛不與他合作。
自此,他的生活開始走了下坡,生意一再沒落,街坊鄰里也對他鄙夷不屑。
孟子有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失信者,大概率無人相助。
世事難料,困難常有,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清帳,其實可以提前告知,讓對方明白什麼情况。
千萬不能把別人當傻子,惡意拖欠,這樣的後果只會是既欠了金錢,又寒了人心。
路,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暢通無阻或是寸步難行,皆由自己所造。
子曰:“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說,貧窮低賤是每個人都厭惡的,但如果不用正確的方法擺脫,便永遠擺脫不了。
說到底,借助他人錢財只能應一時之需,並不能從根源解决問題,長此以往反而讓自己無力償還越積越多的債務,最終被壓垮。
所以,唯有讓自己袋中有存糧才是解决之道,不想借錢惹麻煩,一定要養成下麵三個習慣。
拒絕過度消費
曾看到這樣一句話:
“金錢是什麼?金錢是澆花的水。澆的適量,可以使花木健壯,繁花似錦,花開四季鮮豔奪目。澆的過量,就使得花木連根腐爛。”
合理消費,好似錦上添花,過度消費,則猶如雪上加霜。
凡事應該秉承只買自己需要的、適合自己的,不逞强、不盲目、不狂熱、不報復性消費。
將所有花銷控制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拒絕養成用錢解决問題的惰性思維
正如小說家菲爾丁那句話:
“如果你把金錢當成上帝,它便會像魔鬼一樣折磨你。”
錢,從來只是我們解决問題的輔助工具,倘若把它看作解决問題的首要或全部條件,不僅不會有助於問題的解决,反而會養成遇事逃避和偷懶的惡習。
正確的做法是,學會養成分析問題、解决問題的能力。
再大的難題,把它一步步折開成若干小問題,逐一解决,難度便會降低很多。
養成儲蓄的習慣
古巴比倫有一個金錢定律:
“金錢是慢慢流向那些願意儲蓄的人。每月至少存入十分之一的收入,久而久之可以累積成一筆可觀的資產。”
其實,能够切實解決所有與錢相關問題的方法,只有存錢。
無論多少,當你一點一點積累時,不僅會自覺地控制自己不去胡亂消費,還會隨著存款的新增而增强抗風險能力。生活,也會隨之逐漸新增底氣。
作家三毛曾說:“世上的悲劇大多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無數血淚經驗告訴我們,借錢,便是悲劇的開始。錢,能不借千萬別借。
倘若萬不得已,一定要讓自己具備還債的貭素,清債的智慧,舉債的擔當,還清的决心。
俗話講:“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莫為了蠅頭小利,遺失了個人大義。別因為幾個銅錢,寒了一片真心。
更多台北借錢、新北借錢、高雄借錢指南等著您,歡迎來我們5880借錢網瀏覽,5880借貸網是您借貸、借錢、支票借款的好選擇!
上一頁:借錢,是一場折磨自己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