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名在校大學生近日為籌集創業啟動資金,向1300多位朋友、同學、老師、校友發電子郵件借錢。此舉再一次將大學生創業融資難的現狀凸顯出來。人們在肯定這位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和勇氣的同時,也有人對他的這種籌款方式提出擔憂,表示“創業需要激情,但更需理智”。
這封3000多字、名為《借錢說明書》的電子郵件,主要內容包括:“為什麼通過借錢方式創辦公司”,“什麼東西讓我願意冒大學生創業不到1%成功率的風險去幹”,“你為什麼要借錢給我,甚至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收不回錢”,“我什麼時候還錢”,“我到底需要多少錢”等詳細內容。
這名學生叫程川,是海南大學海洋學院水產養殖專業學生。談起“發電子郵件借錢”一事,程川認為:“確實是衝動之舉,但也是逼急了沒辦法的辦法。這種借錢方式雖然有待商榷,不過卻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快的、成本最低的方法,對所要承擔的後果,我已經作了充分考慮和思想准備。”
“對他借錢開公司,我既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沒想到他現在就要大規模投錢運作,畢竟他還是在校生,精力和社會經驗有限;不意外的是這種做法符合他的做事方式,他向來很執著。”一直指導程川創業項目的海南大學創新院教師林琛覺得,程川這麼做一定有他的考量,這也是學校在給他們的創業培訓中一直強調的:不能等靠要,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
程川的舉動的確解決了公司注冊資金的燃眉之急,他說:“短短的一個多星期已經收到22位老師好友的借款近4萬元,最多的有8000元,最少的是200元。另有十幾位也答應借錢給我,很快就能到位,到時候應該可以籌到差不多10萬元,這樣公司的注冊資金和前期運營資金基本有了保証。”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名還在讀大三的學生如此急于籌錢?程川告訴記者,他要注冊的海南海川網絡科技(澄邁)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海南青年創業平台的唯一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項目,在之前的平台啟動儀式上受到了海南省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是怕海川網絡被搶注;二是要享受平台提供的各項優惠政策的前提必須是以公司為基礎,所以要馬上注冊公司;三是大三課程結束後就進入實習,可以一心創業了。”
據了解,海南青年創業平台為入駐企業提供一站式、零成本、全方位的創業幫扶服務,以及創業導師、創業培訓、融資服務、政策咨詢服務、商務服務、營銷推廣等一系列幫扶。同時,入駐企業可獲得100萬元以下貼息擔保貸款;為期5年的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最高獎勵50%,個人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100%獎勵;可協助申請海南省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海南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產業扶持資金,單個項目最高一次可獲得50萬元資助。
海南青年創業平台負責人王旭光認為,雖然順利籌到了啟動資金,但程川的這種撒網式籌款方式有些欠妥當,風險太大,“一旦失敗不僅要背負沉重的債務,而且對他今後的創業信心、信譽和信用都會產生較大影響,創業需要激情,但更需理智”。
王旭光提醒程川:“一定不能操之過急,融資是肯定要做的,但可以選擇更為合理的方式。雖然平台目前不能給你提供公司注冊資金貸款,但至少可以提供相關咨詢或幫忙融資,而不是在目前團隊核心成員還沒有完全確定,且大多是在校生的情況下就草率下決定借錢。”
“教育部去年的一項報告顯示,全國97家比較早的學生企業,盈利的僅占17%;學生創辦的公司,5年內僅有30%能夠生存下去。據調查,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率只有2%~3%,遠低于一般創業者的創業成功率。”王旭光認為,這些都是創業者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大學生創業最缺的是經驗,尤其是像程川這樣的在校大學生,不僅缺少創業經驗,甚至缺少從業經驗。創業融資首先要考慮的是風險防控、資金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程川在發給借款人的郵件中,明確寫到沒有供自己選擇的融資方式:“政府貼息貸款不支持在校生,而且自己沒有抵押擔保;擔保公司利息太高,且為短期擔保;目前接觸的天使投資,都是狼子野心,也許不出一年,公司就整個成為他們的了;以項目目前的成熟程度不可能有風險投資,最多一年後他們看到項目的實效,才會投資。”
“想借助風險投資,得到的只有兩句話:技術項目我要控股,非技術項目管理層我們派人。”創業一年已經在海口開了4家分店、月營業額20萬元的已畢業大學生曾南春告訴記者,自己的大部分創業啟動資金也是向老師借的。只不過是以5年提供最低40%分紅的形式,向關系較好的個別老師和朋友借的。怕失去對創業項目的控制權,是不少創業者選擇借錢籌集啟動資金的重要原因。
投身門窗制造和不鏽鋼複合材料的曾南春雖然創業有了一定規模,可他仍在為融資發愁,“之前都是在交學費,為了摸透門窗行業和不鏽鋼材料市場,我們先是偷師學藝,幹了兩個多月的學徒;又自費到北京參加中國門窗幕牆展,了解市場發展方向;後來又到浙江不鏽鋼材料生產工廠幹了一個多月,加強對不鏽鋼材料的把握。幹了一年多才算真正摸清這個行業。現在訂單雖然多得做不完,營業額看上去也不少,但為了堅持質量,利潤卻非常低,一直沒有資金購買設備來擴大生產”。
“創業是逐步成長的過程,這不僅是創業者心智、能力的提高過程,也同樣是學校的創業教育、社會創業文化完善的過程。”林琛介紹,海南大學2007年由校團委發起成立創新院,在全校開展創業項目申報、選拔,對進入創新院的創業項目提供辦公場地和一條龍式的創業實訓。為此學校專門成立了創新基金,每年撥款10萬元,“雖然扶持資金沒法跟國內先進地區比,但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海大的創業氛圍已逐漸形成。”
王旭光正打算籌建“海南大學生創業社團聯盟”,將海南各大高校的創業社團組織整合起來,與各大公司聯合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一些經理人崗位,做好創業前端服務。通過實踐操作讓大學生知道什麼是創業,自己能不能創業,要不要創業,讓大學生創業成為一個主動選擇,而不是擇業不成後的被動選擇。
王旭光認為,大學生創業融資難,不只在海南,哪里都是如此,因此大學生創業者更要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提高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和團隊的穩定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降低融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