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雖一再高喊結構改革,強調要以國內消費作為驅動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但深入分析師2012年的數據可以發現,中國對舉債投資的依賴還更勝以往,債務惡化、產能過剩的夢魘仍然揮之不去。
匯豐控股23日公布的5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已降至49.6的七個月來低谷,低於4月的50.4,說明製造業狀況日益不妙。
財經資訊供應商CEIC上周發布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固定資產投資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的比重升至46.1%,超過2011年的45.6%。去年GDP數據已公布一段時間,但具體的投資、消費和出口等細目數據上周才公佈。
CEIC的數據並且顯示,淨出口占GDP的比率降至2.7%,遠低於2007年的8.8%,顯示大陸賴以推動經濟成長的動能,逐漸從海外需求轉向國內投資。
此外,家庭消費占GDP的比重則持平於35.7%,尤其令人失望。畢竟,中國政府已採取若干措施,致力調整經濟結構,朝更依賴消費的方向平衡,而依照國際標準來看,這個比重實際也相當低。
華爾街日報報導,北京政府2011年在鼓舞國內消費方面,曾有不錯的進展,但隨著2012年經濟成長放緩,經濟重新走回頭路,再次倚賴信貸和投資作為成長動能,早先的努力似已歸於流水。
今年前四個月,大陸經濟結構實際還顯現偏差的跡象。不僅城鎮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成長放緩,對公款消費的諸多限制也影響到零售業銷售的擴增,兩項數據都反映消費的疲軟。
經濟學家表示﹐過度依賴借貸投資來促進經濟成長,是中國面臨的主要風險。李克強在2011還擔任副總理時就說,中國要重視擴大內需,而擴大內需的關鍵是增加消費。
過度投資的現象在中國鋼鐵業最為明顯,目前已導致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鋼材期貨價格接近空前低谷。鞍山鋼鐵集團的一位經理表示,如果不對產能過剩問題對症下藥,即使需求回暖,鋼鐵業也難望復甦。
過度投資在房地產業也同樣嚴重,大量未銷售房地產形成的「鬼城」遍布大陸。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目前大陸興建中的建案總面積達37億平方米,就算沒有任何新建案開工,這個數量也足以滿足近四年的需求。
華爾街日報估算,企業和地方政府轉向借貸來融通投資後,家庭、企業和地方政府負債占GDP的比率,已經從2008年的123%大幅上升至2012年的約180%。去年大部分時間的工業利潤都呈現萎縮,主要便是反映產能過剩對企業訂價權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