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風暴也許正趨於緩和,但另一朵烏雲卻在逼近,那就是各國天文數字的公債。所有富裕國家政府都在大量舉債,因為經濟衰退導致稅收減少,而政府為了救經濟,必須大幅增加支出。全球十大富國公債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例將從二○○七年的七八%上升至二○一四年的一一四%。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屆時,這些國家的政府將積欠每位公民大約五萬美元。
各國集體負債 二戰後首見
二次大戰結束至今,不曾有這麼多政府在這麼短時間內借了這麼多錢,集體欠下這麼沉重的債務。和戰時不一樣的是,當前暴增的債務可不是暫時的煩惱,就算衰退結束,沒有幾個富國能把預算緊縮到足以遏止債務進一步升高。
更糟的是,隨著人口老化,退休金和健保成本累積,各國原本就面對預算破產的慢性危機。到二○五○年,三分之一富國人口將超過六十歲,這份人口帳單可能要比當前金融危機的財務成本高十倍。
降低債務成本 恐升高通膨
面對這樣的前景,決策者的處境愈來愈艱難。短期來說,政府借錢是挽救經濟的重要手段。長期而言,政府需錢若渴終將排擠私人投資,抑制經濟成長。更令人擔憂的是,巨額負債可能誘使政府對債務違約,或升高通貨膨脹率來削減債務實際成本。
投資人擔心會賴帳的國家,包括歐元區的希臘、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經濟弱國。可能利用通貨膨脹擺脫債務的則是美國。無論是否成為事實,這種擔憂本身就有破壞性。
決策者該怎麼做?日本在一九九七年提高消費稅的經驗告訴我們,遽然採取緊縮政策只會招致反效果。與其現在倉促削減赤字,政府不如明白承諾經濟改善後就會處理赤字,並訂出降低赤字的確切原則,迅速做出若干政治上困難的抉擇,例如提高退休年齡等能增進儲蓄的措施。
防堵預算揮霍 需藉助法規
概括來說,政府應保證日後將透過削減支出來解決債務,而非提高稅賦,歐洲大部分國家已沒多少增稅空間;就連稅收佔GDP不到三○%的美國,也應以控制支出為優先考量。
接下來則是藉法規和制度強化政客的決心,提高上述原則的公信力。英國保守黨主張設置獨立的「預算責任局」來公正評估政府各項計畫,德國準備修憲來限制政府結構性預算赤字,美國政府也有意恢復赤字控管法規。智利、瑞士等國家的經驗顯示,適當的預算束縛能防堵揮霍。
然而最能傳達強烈訊息的,是在今天就做出艱難抉擇。一項優先要務是提高退休年齡,這能增加稅收並減少未來退休俸的成本。另一項則是健保改革,美國的健保制度是全球最浪費的,國會若能通過必要的改革方案,將改變未來的財政前景,否則另一場金融災難將步步進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