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前天發佈的最新《金融穩定評估》年度報告,在確定我國公司與家庭的財政狀況基本健全的同時,也發出了值得大家警惕的訊號,那就是不管是商界還是家庭,都出現了一些過度借貸的苗頭。
儘管整體的家庭負債與資產比率保持在相對低的水準,但是自去年第二季起,家庭債務的增長速度便開始比資產的增速快,以今年第三季為例子,負債較一年前增加10.4%,資產增加則只為7.8%。家庭的負債與資產比率是16%,比2004年至今的17%平均略低。公司的負債與資產比率則於第二季度達到35%,比一年前來得高。
金管局說,企業借貸與負債增加,原因之一可能是借貸成本低,這也很可能造成一些公司過度借貸。家庭方面,銀行利息低,看來也影響到一些人的借貸決定,致使在過去幾年,家庭負債增加。這種低利息驅動的過度借貸,其危險性在於一旦利率提高,或經濟與就業情況發生變化,借貸者很可能措手不及,或沒有足夠的財政緩衝應付窘境。
目前世界經濟情況變幻莫測,公司企業必須非常謹慎,避免過度舉債,這也許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家庭借貸的潛在危險,卻很可能被低估了。這是因為,過去好幾年來的低息環境,房地產價格的飆升,以及對未來幾年持續低息的預期,導致了人們警惕心的鬆懈。然而,如果我們進一步分析家庭的財政與借貸情況,就不難看出金管局發出警訊並非杞人憂天。
總的來看,新加坡家庭的資產負債表是不錯的,截至今年9月底,淨財富總額達到1.34萬億元,較一年前增加了7.3%,但金管局指出,這並不反映不同收入階層的實際情況。在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前,家庭財富的增加主要來自金融資產,這包括公積金存款、現金存款、股票與證券等。不過自雷曼兄弟垮臺以後,家庭財富的增長主要來自房地產。
房地產占新加坡家庭資產的一半,總值7900億元。自2010年第一季至今,房地產的總值每個季度以15%的年率增長。與其他國家比較,房地產在新加坡家庭資產所占的比重相對較高,這是因為多數新加坡人都擁有自己的房子,住宅價格上升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無論如何,這也意味著,家庭財政狀況將會受到房地產價格波動更大的影響。
換句話說,目前這種房地產比重隨著房地產價格不斷攀升的情況,實帶有不小的潛在危險。對很多還在攤還或剛開始分期攤還房屋貸款的家庭來說,大部分家庭財富的增長其實只是紙面上的。但一些人顯然經不起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的誘惑,一窩蜂湧入樓市,甚至樂觀預期和借貸,導致家庭債務的增速自去年第二季起加劇。
金管局在上述報告中就指出,家庭負債的上升是受到房屋貸款的驅動,雖然,房貸增長在過去兩個季度裏已因政府出臺系列降溫措施而有所放緩。政府顯然無時無刻都在關注房地產的可能泡沫化。幾個月前,當有銀行開始推銷50年房貸時,金管局隨即在10月初出臺了新的房貸管制措施,規定私人住宅和組屋的房貸償還期,將一律不得超過35年。如果借貸期超過30年,又或者房貸要到過了65歲的退休年齡才能繳清,頂多只能向金融機構借到相等於房價60%的貸款。
無可否認,房價飆升也可能是造成一些購屋者過度借貸的原因,這些家庭在過去貸款利息相對較高而攤還期較短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更加小心謹慎,但面對當下低息和一般可以長達30年的攤還期的誘惑,就很可能只著眼於短期,覺得每月攤還款項還可應付而更大膽地借貸,忘了各種長期的風險,如經濟衰退導致裁員失業、銀行調高利率等。對大多數受薪人士而言,30年房貸其實如同終生房貸,在漫長的30年裏,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因此,量入為出,仍是最值得奉行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