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後設立的中小企特別信貸保證計劃,將於今年底屆滿,商界關注該計劃會否續期,同時建議改由市場機制去取代政府於中小企特別信貸保證計劃的角色。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在「後金融海嘯發揮中小企動力」的論壇上表示,設立一個新中介機構在實行上有困難,如新機構在審批貸款保證的準則、計算保費等都有機會遇上困難,而且新機構須有財力方可作出擔保。他並提醒指,中小企要固本培元,雖然現時息口低,但不要過度借貸,小心還款會否出現困難。
市場第三方信貸擔保難度高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表示,若以市場第三方為中小企提供信貸擔保,銀行將不再是單一審批機構,當中涉及資訊互通技術,會有難度,業界需要進一步探討。他續指,計劃所取得的成功非因計劃是創新的,而是計劃的目的是藉政府的參與,能提高企業信貸額度。
參與行之一的豐銀行工商業務主管陳樑才稱,以市場機制為中小企提供信貸擔保是新的概念,要各方研究商討。即使中小企特別信貸保證計劃今年底屆滿,仍有恒常的信貸擔保計劃給予中小企業支持,令各方有時間進行討論。他又表示,業界未有就此作公開諮詢,但相信現時距離該計劃屆滿還有7個月,有足夠時間探討。
特別信貸保證計劃不會續期
香港總商會常務副主席胡定旭則建議,由第三方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提供信貸擔保,運作細節需要再作研究。他又指,中小企需趁市況好轉改善自身能力和拓展市場,而當局應考慮為中小企提供稅務優惠及延長稅務還款期。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表示,中小企特別信貸保證計劃在年底到期完結後不會續期;政府會全面檢討計劃成效,並會審視現有的中小企信貸計劃如何改善,並與業界溝通希望未來可推出恒常的信貸保證計劃。資料顯示,特別信貸保證計劃是由政府提供信貸擔保,協助個別企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向參與計劃的貸款機構取得貸款,用作支付一般業務用途的開支,解決資金週轉問題。